张书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刀具行业,我们可以在很多行业会议和技术论坛中看到他的身影,一直在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国产刀具的提升努力,是刀具江湖上的风云人物。 强化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 当下国内刀具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还是略慢于国外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有不足,国内刀具大多孤立于系统之外,只是单纯的跟在后面,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朝那个方向前进。 在营销方面,国内企业在营销的模式、力度上都有差距。比如很多进口品牌会经常举办新产品发布会、技术宣讲活动和参加用户行业论坛。但从用户角度出发,只有针对性的服务做到位了,才会有收获。以汽车行业为例,很多企业选用的刀具一旦确定下来就很难再有改动,因此有针对性的与机床进行配套进入用户会更容易被接受。 刀具供应商怎么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显的越发的重要。客户要生产新产品,就会需要有新的刀具去适应它,这些新产品不一定在标准系列里,产品在发展,刀具也在发展;另一方面,用户希望得到加工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供应商在非标方面提供很好的技术服务。在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面,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了这项工作,辅以稳定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国产刀具还是大有可为。杨晓 切削技术网站首席执行官。曾在上海工具厂、瓦尔特、肯纳金属工作,近几年一直活跃在金属加工领域,多次策划举办和参与行业技术论坛和培训活动。重视人才战略分析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从江湖的层面上来讲,围绕人力资源争夺产生的故事,恰恰也更有一些江湖的味道在里面。对很多企业来说,从竞争对手那里抢来人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不过这种现象多在外企之间发生,甚至曾有某公司驻某地办事处整体变动的事情发生。 很多外企每年都会由市场部门或是分析公司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报告,据此进行竞争战略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提出应对措施,其中人力资源就是战略分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国内企业很少有进行这种战略分析工作的,也许这还与企业的销售策略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内企业对人才不重视,相反,很多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上也一直不遗余力,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一直国内企业的两大优势,只是很多企业在如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方面还有些欠缺,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 国内企业应在竞争战略分析方面下足功夫,这样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也会将精力集中在自身优势上,从而取得更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