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C919大型客机铁鸟试验台用结构产品——副翼铁鸟试验件在新区成功下线,并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宣布验收合格。这使得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08年10月新区确立航空产业园项目,并委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制《镇江新区航空工业园规划》以来,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量”的突破,如今更是实现了从投入到产出“质”的飞跃。
“这是新区人艰辛付出之后的回报,可以说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就此迈进了‘产出’期。”镇江新区一位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如此解读了这件喜讯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除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0个国家级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基地外,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各地低空经济建设蓄势待发,以图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争得先机。在此背景之下,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将如何发展并从中胜出?昨天,记者来到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探寻答案。
项目集聚态势初显
副翼是安装在C919机翼后缘的活动翼面,被用以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铁鸟试验件则是在飞机试验台——“铁鸟台”上进行试验的部件。11月15日,C919大型客机铁鸟试验台用结构产品——副翼铁鸟试验件,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完成制造。
据介绍,该件由34个复合材料件,200个金属件,2000多个紧固件组成,整个研制过程严格遵循民机制造质量体系的“可追溯”原则,对工装设计和制造、原材料储存和使用、零件制造与检测、部段装配和总检等进行了全程实时记录和质量监控,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科验收合格。
新区抢抓中国C919大飞机计划实施、低空领域逐步开放等重大机遇,与国内一批涉航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中陆航星、翰星通航、航天三院特种材料、菲舍尔航空部件等21个项目落户航空航天产业园,总投资超150亿元。西飞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整机制造企业,业已投资14亿元在新区设立“菲舍尔航空(镇江)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波音、空客和C919内饰系统及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
新区利用现有航空复合材料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引进、深挖发展潜力,做长做大做强航空复合材料产业;配合整机项目,引进航空配套产品制造企业;发挥产学研平台和厂房载体功能,积极引进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项目,包括航电系统、航空信息系统。
由此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了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入驻园区以及与园区合作的企业中,既有FACC、ZODIAC、古德里奇等世界知名航空企业,也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龙头型涉航国有企业,还有美龙、逸帆、金航程等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据介绍,目前新区已获批江苏省唯一的航空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飞机零部件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镇江航空材料科技产业园等省级品牌。
而产品涉及飞机机体结构件、飞机内饰、救生系统、地面检测设备、客舱座椅、登机廊桥等,其中有8个项目的产品直接为C919大飞机配套。
科技创新彰显特色
11月1日,由镇江新区安翔泰岳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多旋翼航摄无人机在中央电视台直播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验收成功,其定点悬停拍摄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填补了电视摄像领域“高清+直播”的空白。
目前,国际上的航摄无人机有的只能进行高清画面拍摄,有的只能进行现场直播传输,而这台多旋翼航摄无人机既能进行现场直播,同时也能提供高清画面,做到合二为一。此外,这种多旋翼航摄无人机还能够搭载5千克重的摄像摄影设备,升空4000米,进行远距离遥控空中悬停航摄,续航时间达1小时。
航空、航天向来是尖端科技的聚集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新区航空航天产业以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促进集群内企业互动合作,实现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整合,推进集群式创新;引导并支持全区范围内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公共平台、研发团队等不同主体间的结盟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机制、体系的建立。
新区坚持“机场带动整机、整机带动配套、平台带动创新”的发展思路,以产出和效益为重点,着力在整机引进、航空三产、创新平台、配套产业这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加速航空产业园形态和质态的提升。2011年产业园申报通过了江苏省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创建。
截至目前,园区一期13000平方米载体建设已完成,并成功引进中国航天三院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轻型通用飞行器设计研究院、安翔泰岳无人机先进技术研发平台等3家子平台;2012年5月,江苏省航空材料和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新区成立;2012年12月,组建了开发区首个航空航天产业院士专家顾问组。
此外,新区积极营造新环境,强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人才等方面难题。据了解,新区先后帮助航天海鹰、万桥重机项目成功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扶持资金8460万元、1043万元,组织航科和航天海鹰联合申报“大型民用客机关键零部件用T800级碳纤维研发及其产业化”专项,争取资金8000万元。
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江苏省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和产业集聚中心,成为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布点区。
机场建设加速推进
10月22日下午,镇江新区与常州机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由常州机场和新区共同出资组建大路机场管理公司,全力配合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项目招引和配套服务。
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新区将进一步完善航空航天产业园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为引进通用航空总装、航空培训及飞机托管等航空产业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常州机场集团在管理上下足功夫,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大路通用机场打造成中国通用机场的典范。
大路通用机场是华东地区近10年第一个获批的通用机场,一期工程建设30米×800米跑道以及3万平方米停机坪、联络道等,可起降直升机、活塞和涡桨通用飞机;二期工程建成45米×2200米跑道、配备仪表导航设施及助航灯光系统、可起降大型越洋公务机的4C级通用机场。
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功能,提升了园区吸引力。据介绍,目前已经落户3个通用整机项目,3家通用航空公司。
目前,新区正以通用机场的建成运营为基础,着手引进飞机托管、航空俱乐部、飞行驾驶培训、飞行体验中心、紧急救援等通航服务产业,重点推进华宇通航、省紧急救援中心、瀚星集团公务机固定运营基地(FBO)和飞行员培训学校等项目。同时,二期跑道报批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同步启动。
人脉网络初步形成
航空航天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产业要素高度集约等特点,不仅是新区未来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镇江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新区目前与商飞公司、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四大央企、三大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与这些企业、院校的高层保持着紧密、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不仅能够保证航空航天产业信息的途径畅通,获取丰富的产业资源,更可以通过这张人脉资源网络,为进区企业与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知名企业和高校院所对接、合作等提供高效的服务。”面对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李小平曾多次强调。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将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新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将更加突出:今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将依托镇江通用航空基地,加快建设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选择镇江开展通用航空政策试点;在镇江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新区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专门成立了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管委会,下设4个部门、2家公司,集中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加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园将以整机项目为引领,以省航空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预计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三个“中国第一”,即:通用飞机设计、研发、总装中国第一,航空复合材料设计、研发、生产中国第一,航空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中国第一。
航空航天产业——新区正着力打造未来腾飞的新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