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规划明确,苏南地区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5月3日、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A
江苏第二个国家级战略
《规划》是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江苏省获批的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明确,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据报道,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事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实施。国家要求,江苏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勇挑重担,锐意创新,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规划》提出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根据《规划》,苏南五市到2020年,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政治民主的现代化地区。
B
加强与上海互动对接
围绕规划目标,江苏省提出,一要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以提高创新能力增创新优势;二要扎实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创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三要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建设,以统筹城乡发展增创新优势;四要扎实推进开放合作引领区建设,以扩大开放增创新优势;五要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宜居区建设,以增进民生幸福为根本增创新优势。
江苏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省级机关将及时制订配套政策;苏南五市及各县市将坚持差别竞争,合力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中、苏北则主动策应、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借力发展。
《规划》明确要求,苏南要建设宁镇都市区和苏锡常都市圈,整个苏南都市圈要发挥靠近上海、资源禀赋相近、实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强与浙江、上海的全面对接。 为保障规划科学实施,江苏正在制订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三年推进计划,以及相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测评。
C
2020年苏南人均GDP要达18万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表示,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追梦之旅。 “就整个国家而言,虽然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大,但内部很不均衡,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在百名开外,内部差异非常大。”叶克林分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逐步展示前进发展的方向,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具条件的地区之一是江苏,江苏省内最有可能的地区便是苏南。
此前,中国已批准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东湖高新区、张江高新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次获批的规划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最终呈现,“自主创新先导区”只是其中之一,相比之下规划起点更高,战略态势更为全面。叶克林强调,《规划》只是说明苏南是具备向世界展示中国实现现代化最有可能性的地区之一。
叶克林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前有英法德,后有美国乃至亚洲四小龙,均进行并完成了现代化进程。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系统化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而就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仍集中在以经济面为主导,带上一部分社会层面发展。其中经济层面最重要的也是打造“硬件部分”,比如说打造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等。
据悉,在具体的指标上,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苏南人均GDP要达到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7万元(以现行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苏南五市具体发展定位
南京 发挥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区域金融地位突出、海陆空港和信息港联动发展的优势,强化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航运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商务中心,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软件名城。
苏州 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体制机制完善的优势和苏州工业园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创新创业宜居城市。
无锡 发挥实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商贸中心、旅游胜地,成为现代滨水花园城市和智慧城市。
常州 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基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智能装备制造名城和智慧城市。
镇江 发挥产业基础较好、自然生态良好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和智慧城市。
2020年苏南人均GDP要达18万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过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到要跻身世界发达先进的国家民族之林,堪称是历届国家领导人的梦想,实现现代化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追梦之旅。
“就整个国家而已,虽然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大,但内部很不均衡,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在百名开外,内部差异非常大。”叶克林分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逐步展示前进发展的方向,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具条件的地区之一是江苏,江苏省内最有可能的地区便是苏南。
经济面带动社会面发展
叶克林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00年左右,苏南地区从传统意义上的“苏锡常”板块扩至目前的宁锡常苏镇“大苏南”。近年来,陆续有消息传出,苏南五市在集体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编制了相关区域性战略规划。
此前,中国已批准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东湖高新区、张江高新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次获批的规划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最终呈现,“自主创新先导区”只是其中之一,相比之下规划起点更高,战略态势更为全面。叶克林强调,《规划》只是说明苏南是具备向世界展示中国实现现代化最有可能性的地区之一。
叶克林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前有英法德,后有美国乃至亚洲四小龙,均进行并完成了现代化进程。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系统化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而就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仍集中在以经济面为主导,带上一部分社会层面发展。其中经济层面最重要的也是打造“硬件部分”,比如说打造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等。
据悉,在具体的指标上,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苏南人均GDP要达到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7万元(以现行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以经济为主导并不要紧。”叶克林认为,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也是以经济为主开始的,然后再实现全面现代化。
“第二轮赶超战略”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日前撰文就“十八大后中国经济的战略取向”作出分析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采取的是追赶型发展战略。在第一轮追赶战略中,形成了“中国经济奇迹”,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老大难问题。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的第二轮追赶战略,其定性的内涵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具体表现除了经济目标外,在民主与法治、文化软实力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
刘志彪认为,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有条件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地区和作为实施追赶战略的第一方阵,早已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与第一轮追赶战略中把资源集中于经济建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相比,这第二轮追赶战略的基本特征是“五位一体”的相对均衡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 (东方早报)(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