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卫星影像图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三角区域所包含城市 上海市
江苏省: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浙江省:杭州 宁波 衢州 绍兴 嘉兴 台州 湖州 舟山 金华
长江三角洲
(the Yangtze Delta)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
常州市、
常熟市、
太仓市、
金山区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
泰州市、
泰兴市、
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南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无锡、苏州,镇江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
通扬运河,南抵
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
上海市、
江苏省南部、
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
河口三角洲,泛指
镇江、
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
江都、
泰州、
姜堰、
海安、
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
宁镇山脉、
茅山东麓、
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
黄海和
东海。
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
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平原城市。现在江口附近的
崇明、
长兴、
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嘴经
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
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历史
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
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
苏州、
无锡、
常州、镇江、
南京浙江省
杭州、宁波、湖州、
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
上海、无锡、
宁波、
舟山、苏州、扬州、杭州、
绍兴、南京、南通、常州、
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2008年,国务院颁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长三角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
2010年3月26日下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在浙江嘉兴召开全体代表大会,新加入
长江三角洲含义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 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 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5000亿元;“小巨人”绍兴、镇江、常州、
台州、嘉兴、
徐州、
温州,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亿元以上。为“长三角” 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8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
长江流域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
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
“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
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长江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长三角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交通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新建的
虹桥枢纽中心是华东最大的中转站。
铁路:
京沪铁路、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
甬台温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中)、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淮扬镇铁路(建设中)、连盐淮铁路(建设中)、江苏
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
宁杭高速公路、
苏嘉杭高速公路、
沪杭高速公路、
合宁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苏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淮连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点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宿淮盐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
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浙江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永强机场、台州黄岩路桥机场、衢州机场、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机场、义乌机场、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建设中)、南京镇江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无锡
苏南国际机场、
南通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扬州苏中机场(建设中)、淮安民用机场(建设中)。
航运:
上海港、南京港、
苏州港、江阴港、常州港、
镇江港、
乍浦港、宁波北仑港、
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
南通港、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
马鞍山港、
合肥港。
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
泰州长江大桥(建设中)、舟山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1-10桥、杭州湾三大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兴跨海大桥(建设中)、杭州钱江隧道(又称钱塘江10桥,建设中)、崇启大桥(在建)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设中)等。
长江三角洲2009年GDP排名 名次 各省市 GDP总值(亿元RMB) 增幅%
1、江苏:34061 12.4%
2、浙江:22832 8.9%
3、上海:14900.9 8.2%
4、安徽:10191.48 14.85%
名次 GDP总值(亿元RMB) 各省市
1 上海市 14900.9 沪
2 苏州市 7740.2 江苏1
3 杭州市 5098.6 浙江1
4 无锡市 4992 江苏2
5 南京市 4230.2 江苏3
6 宁波市 4214.6 浙江2
7 镇江市 2860 江苏4
8 常州市 2518.6 江苏5
9绍兴市 2375.4 浙江4
10台州市 2025 浙江5
11嘉兴市 1917.9 浙江6
12湖州市 1111.5 浙江8
13舟山市 533.26 浙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