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钻,成型刀,铣刀,锯片,非标硬质合金刀具,金属切削刀具,硬质合金制品,涂层铣刀,钨钢,carbide
新闻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经济热点
 
镇江和扬州,一座双子城
新闻来源:西祠胡同    点击数:4004    更新时间:2009-03-27 11:01:17    收藏此页

 扬州和镇江一水相间,一苇可航,在地理上可算是名副其实的近邻。我相信很多扬州人
第一次到过的另一座城市,就是镇江。而镇江人最熟悉的另一座城市,也当数扬州。但也许是两座城市过于靠近的缘故,我们几乎很少仔细地打量过对方。我们在进行地域文化比
较时,常常把扬州同苏州对比、同南京对比、甚至同上海对比,却从来没有认真地把扬州同镇江对比过。这里多少暴露出了我们思维上的局限与欠缺。  
         扬州和镇江其实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扬州和镇江都属于苏中。当扬州自称是长江与运河交汇点的时候,镇江何尝不也是如此。当扬州人大谈马可波罗在扬州的游踪时,镇江人同样会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找到关于镇江的记述。  
        扬州和镇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两座城市的方言、习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时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各有自己引以为荣的资本。  

     扬州富春,干丝最好。镇江宴春,肴肉尤佳。  
     扬州酱菜,又甜又脆。镇江香醋,越陈越好。   
     扬州蛋炒饭,松软而可口。镇江锅盖面,耐嚼有韧劲。  
     扬州有“八怪”,是指八位画家。镇江有“三怪”,是指三种美食。  
     扬州有普哈丁,沟通了中阿文化。镇江有赛珍珠,架设起东西桥梁。  
     扬州有抗清英雄史可法,梅花岭畔尚眠忠魂。镇江有抗金英雄韩世忠,蕲王庙里犹闻
战鼓。  
     无论从交通、商贸、物产哪一方面看,扬州和镇江都有一点旗鼓相当的样子。  
     当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两座城市的个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扬州无山,镇江有山。扬州在江北,却更像旖旎的江南。镇江在江南,却更像兀立的江北。扬州在文化上的氤氲深沉,谱成了她的“销金锅”的故事。镇江在军事上的险要雄踞,铸就了她的“铁瓮城”的传奇。扬州是工笔素描,是笙箫丝弦,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镇江是浓墨重彩,是金戈铁马,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我们从朱自清先生《我是扬州人》里的一句“他们笑镇江人说话土气”,可以窥见。所谓“土气”,就是镇江方言中的“什呢子”、“哪里扣”之类,这在民国扬州人的小说中有所反映。在晚清镇江人写的《扬州梦》笔记里,也一再提及。这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当然毫无意义,扬州和镇江其实在很多方面需要互补。  

     《文选》的编者萧统虽然住在镇江,但“文选学”的兴起是在扬州。  
     扬州虽然出“美女”,而白娘子和许仙的缠绵爱情却发生在镇江。  
     镇江没有自己的戏剧和曲艺,他们听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但扬剧的重要流派“金派”,却产生于镇江。  
     扬州没有高山,向镇江借取过许多东西。镇江有“金山”,扬州跟着就有了“小金山”,镇江有“茅山”,扬州跟着就有了“小茅山”。  
     扬州和镇江两地的人文交流,历来繁盛。  
     欧阳修在扬州修筑平山堂,当他南眺镇江时,便吟出了“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绝唱。  
     辛弃疾在镇江登临北固山,当他北望扬州时,就发出了“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浩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扬州人,但在镇江焦山上有他的“读书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名联就是在焦山写的。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镇江人,他却是扬州“太谷学派”的传人,曾在扬州写过
   “瀹茗烹韩水,寻碑绕蜀冈”的诗句。  
     画家顾伯逵家在扬州,学画在镇江。  
     学者陈汝衡籍贯镇江,就学于扬州。  
     还有两本关系到扬州和镇江的书,这里不能不提。一本书是清代焦东周生写的《扬州梦》,详细记录了清代咸丰前后扬州的社会生活,是一部了解扬州的重要书籍。它的作者据考是周伯义(1823-1895),字子如,号焦东野叟、焦东周生,镇江人。他周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和教读,后来经商、读书,学习天文、地理、兵法,同时还习练武术
。太平天国战争中,他一度居住扬州,撰写了美文笔记《扬州梦》。他的著作还有《焦东志》、《金山志》、《北固山志》、《京口从军图序》、《焦东阁诗存》、《焦东阁日记
》等。他还为同时的镇江读书人杨履泰、刘炳勋、刘炳奎、张正廉、解为干、夏铭、严允升等七人辑印了《京江后七子诗钞》,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另一本书是近代张怿伯写的《
镇江沦陷记》,为亲历日寇入侵镇江制造种种滔天罪行的实录,也是二战的重要史料。张怿伯(1884-1964),字文铨,镇江人。他的这本书同扬州的关系至少有两层,
一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地点在扬州的樊川,二是此书的稿本曾经长期藏于扬州的达士巷。这本书的复出,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

      镇江与扬州实在源远流长,一衣带水.横跨长久的大桥拉近了2城的距离,在建的地铁将融汇拉近这2座古城.相信未来的双子城必然是长三角未来的亮点.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财政部规定国有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上限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资讯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 提高生产效率 | 企业文化 | 公司简介 | 营销网络 | 共同的价值观理念 | 刀具修磨中心 | 品质管理 | 经销商加盟 | 公司简介
邮件:tggj@gaintool.com 电话:+86-0511-83120560 传真:+86-0511-83129116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镇凤栖路77号
镇江市天工工具有限公司 © 2008-2010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70181号-1